0603
发布日期:2024/10/11 8:57:00

催化剂发展史

均相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氢化合成甲酸

      早在 1935年,Farlow 和 Adkin 就已经发现 Raney 镍可实现 CO2加氢合成甲酸目前国内外对CO2催化加氢制备甲酸及其盐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均相化合成法,化剂以贵金属配合物和第ⅦB族的非贵金属配合物为主,且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弱碱性金属盐和醇类等来提高甲酸(盐)的合成效率。与大多数非均相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酸(盐)相比,有机金属配合物可以在低温下进行化。表6-3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酸(盐)的Rh、Ru、Ir 等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表6-3 COz加氢合成甲酸(盐)的催化剂

催化剂前驱体

溶剂

助剂

P(H2)/ P(CO2)/atm

T/℃

TON

TOF/h-1

RhCI(PPh3)3

MеОH

PPh3, Net3

20/40

25

2700

125

Ru₂(CO)5(dppm)2

acetone

Net3

38/38

25

207

207

CpRu(CO)(μ-dppm)Mo(CO)2Cp

C6H6

Net3

30/30

120

43

1

TрRu(PPh3)(CH3CN)H

THF

Net3,H2O

25/25

100

760

48

TpRu(PPh3)(CH3CN)H

CF3CH2OH

Net3

25/25

100

1815

113

RuCl2(Pme3)4

ScCO2

Net3,H2O

80/140

50

7200

153

RuCI(OAc)(Pme3)4

ScCO2

Net3/C6F5OH

70/120

50

31667

95000

(n6-arene)Ru(oxinato)

H2O

Net3

49/49

100

400

40

(n6-arene)Ru(bis-NHC)

H2O

KOH

20/20

200

23000

306

[Cp*Ir(phen)C1]Cl

H2O

KOH

29/29

120

222000

33000

PNP-IrCШ)

H2O

KOH,THF

29/29

120

3500000

73000

Cp*Ir(NHC)

H2O

KOH

30/30

80

1600

88

NiCl2(dcpe)

DMSO

DBU

40/160

50

4400

20

Si-(CH2)3NH(CSCH3)-Ru

C2H5OH

PPh3,NEt

39/117

80

1384

1384

Si-(CH2)3NH(CSCH3)- {RuCl3(PPh3)}

H2O

IL

88/88

80

1840

920

      Inoue 等1976年首次采用 Wilkimson 催化剂 RhCI(PPh3)3来催化 CO2加氢合成甲酸(盐),随后Ezhova等细致地研究了此类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发现在含膦配体的 Rh配合物催化下CO2可加氢生成甲酸,RhCI(PPh3)3(Net3)是配合物的前驱体,过量的PPh3阻碍了配体向金属Rh还原,使得甲酸的产率显著提高。不过此类催化剂的活性依赖于所使用的溶剂的性质,极性溶剂(如DMSO、MeOH)下催化效率高。Ru配合物因其高活性和甲酸选择性,也成为研究的焦点。Tai等通过原位制备技术合成了多种含膦配体及其他配体的Ru催化剂,并比较了其催化活性。他们发现单膦配体(PR3)的碱性与催化剂活性没有相关性,而在二配体中,因存在一个不寻常的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和咬角效应(图6-8),使得弱碱性的二膦配体(双二苯基膦化合物)仅当它们的咬角低于90°下才有较高活性,而碱性更强的二膦配体(双二环己基膦化合物)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通常90°以上才会有较高的活性。也有采用杂化双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工作,如Ru/Mo杂化双金属配合物可用于催化 CO2加氢反应,但活性很低,原因在于配合物与 H2反应不容易生成活化的二氢化物。

      也有报道用非铂系族金属做活性成分来催化 CO2加氢合成甲酸。Tai等发现FeCl3、NiCl2或 MoCl3 结合 1,2-二环已基膦乙烷( dcpe)0十可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酸,显示了较高的催化60活性。Merz等采用氢化锌杂化双金属立方烷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酸,也表现出相当高的活性,尤其在Li离子存在下,氢化物从 Zn-H转移到 CO2被显著加速,得到相应的金属甲酸盐水合物。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水能有效提高CO2加氢生成甲酸的催化活性,可能与水分子和 CO2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有关,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中碳的亲电性由于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增强,有利于它插入金属-氢键之间。根据高压核磁共振(NMR)数据及理论计算,Yin 等了 Ru 配合物 TpRh(PPh3)3(CH3CN)H 下CO加氢生成甲酸时的水效应。在此催化剂循环中关键的中间体是水合金属氢化物TpRh(PPh3)3H2O)H,它通过配体置换反应生成,该中间体转移一个氢,最终转移到CO2上生成甲酸,而中间体本身转化成短暂的氢氧物种,随后缔合H分子再生。

      Yin 等还研究了醇作为助剂的影响,催化过程的关键物种是 TpRh(PPh3)3(ROHD)H.是水合氢化物的醇类似物,他们发现在所研究的醇中,CF3CH2OH 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CO2中氧原子和中间体高活性氢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增强了 CO2中碳原子的亲电性。

      Munshi 等也研究了碱和醇对氢化机理的影响,发现用DBU代替NEt,反应速率可提高一个数量级,这是由于DBU捕获CO2的能力很强。基于原位核磁共振谱结果,Ru基前驱体在醇诱导下转化成阳离子配合物。尽管醇不能在溶液中形成碳酸或质子胺[图 6-9(a)],但能帮助 CO2插入 M-H 键之间[图 6-9(b)],或者通过协同的离子氢化机理氢化 CO2 [图 6-9(c)]。

图6-9 CO2氢化反应中涉及醇的三个可能解释

图6-10 r或Ru配合物催化 CO,加氢的可能反应示意

     水也能用作合成甲酸的溶剂,特别是甲酸盐的合成。为在水中进行该反应,催化剂的配体最好具备水溶性或亲水性。一系列和 Ru 配合物可用于在碱性水溶液中催化 CO2加氢合成甲酸(盐)28-134含有较强供电子配体的催化剂能加速这个反应其可能机理是:从相应的水合或含氯配合物原位生成氢化络合物(图6-10),CO2插入到氢化络合物中形成相应的甲酰配合物,然后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甲酸阴离子。

      Himeda 等制备了配合物均相催化剂,发现在反应开始阶段是高活性的,但当反应结束时因体系变为非均相而失去活性。反应用的溶剂、产物、催化剂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和蒸发分离,因此没有废物产生。

       Hayashi 等用水溶的Ru水合配合物实现了在酸性水溶液(pH:2.5~5.0)中CO加氢合成甲酸,在40℃和70h下TOF达到5535,该水合配合物在pH为2.5~5.0条件下和 H,反应生成氢化物,然后与CO,反应生成甲酸盐配合物,最后生成甲酸(图6-11)。Zhao 等用水溶性[RhCl(mtppms);](

 

       mtppms=磺基苯基膦)作催化剂,在加压(H和CO₂)条件下,通过对溶于甲酸钠水溶液的CO,加氢制备了游离的甲酸。研究表明甲酸钠浓度、压力和CO分压是影响反应最重要的因素,可制备出最大浓度为0.13mol·L-的甲酸。但当甲酸钠浓度为零时,几乎没有甲酸生成。

图 6-11CO,在酸性条件下加氢的可能反应示意

      此外,CO2在醇溶液中加氢能合成甲酸酯,在80℃下,Ru配合物催化超临界CO2在甲醇    溶液中加氢可高效合成甲酸甲酯(MF)(TOF:55h-),通常反应开始时先生成甲酸,然后与甲醇反应生成甲酸甲酯。

产品展示

        高温高压热催化评价系统为一套用于完成催化剂活性评价及筛选的反应仪器,适用于气体、液体或气液同时进料;气固、液固、气液固反应,能够实现温度、气相流量、液相流量的自动控制,反应温度能够实现程序控制升温(线性升温),通过程序升温设定实验温度的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配合GC等分析仪器对不同压力、温度下的实验产物进行阶段性在线检测分析。

      系统可以应用于催化剂评价、多通道固定床反应、高通量催化剂评价、实验室反应、催化裂化试验、煤化工、加氢脱氢试验、蒸馏吸筹抽提、聚合、环保、釜式反应、费托合成、甲烷化、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生物质热解等。

       高温高压热催化评价系统,框架采用工业铝型材结构。装置包括:进料系统、恒压、稳流系统、预热系统、反应系统、产物收集系统、PLC控制系统。系统共有三路气相进料和一路液相进料;气相物料和液相物料经过预热炉预热气化混合均匀后,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反应产物经冷凝器冷凝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气相产物经背压阀排空或进入色谱进行分析,液相产物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沉积储存,根据需要针阀或调节阀进行取样或排空。

 

上一篇:scCO2介质中均相催化剂催化氢化合成甲酸 下一篇:二氧化碳制备甲酸